聚焦“舌尖上的安全” 以法治强化食品安全治理_
1428 2025-05-15 13:55
式中:FFA%—游离脂肪酸的百分;
V—KOH标准溶液用量,mL;
M—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/mol/L;
A—脂肪酸分子量,以油酸计,282;
W—试样质量,g。
游离氨基酸含量计算公式:
式中:FAA%—游离氨基酸的百分0.014-氮的毫克当量;
N—标准氢氧化钠的摩尔浓度/mol/L;
V1—中性红做指示剂时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/mL;
V2—百里酚酞做指示剂时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/mL。
在20%全脂乳粉溶液中加入不同霉菌发酵剂,并进行发酵培养,29℃摇床培养3~5d,转速95r/min。测定每段时间(1d、2d、3d、4d、5d)发酵液的pH、FFA%和FAA%含量,并做空白对照。
液态奶在29℃摇床培养3~5d,转速95r/min,测定不同发酵时间(1d、2d、3d、4d、5d),发酵液的pH、FFA%和FAA%,得出霉菌发酵时间。
对发酵后的液体进行蛋白质研究,为此对霉菌发酵剂发酵后的液体进行了SDS-PAGE电泳实验,同时做空白实验。
本实验选白地霉、娄地青霉和卡地青霉为发酵菌种,通过培养测定发酵液的pH、游离脂肪酸(FFA%)、游离氨基酸(FAA%)含量,通过比较检测结果得出不同发酵剂的发酵效果。不同菌种的发酵液pH、FFA%、FAA%含量如图1所示。
根据图1及表1中pH的变化,白地霉的pH一直在升高,娄地青霉和卡地青霉的pH在4和5d达到最低,但卡地青霉pH在4~5d趋于平稳。根据图2中FFA%的变化,培养5d后白地霉的游离脂肪酸含量还在变化,娄地青霉的FFA%先降低后升高,卡地青霉一直升高,到达第4天后开始有下降趋势。根据图3中FAA%的变化,白地霉FAA%和卡地青霉是逐渐升高,第4天最高,之后下降,但第4天卡地青霉FAA%含量比白地霉高;娄地青霉FAA%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又升高,有波动。
声明:本文所用图片、文字来源《中国食品添加剂》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与本网联系
相关链接:脂肪酸,游离氨基酸,氢氧化钠,氢氧化钾